目前分類:好玩遊記 (22)
- Nov 19 Sat 2011 21:12
【新北市】賽德克。巴萊—林口霧社街
- Nov 12 Sat 2011 18:34
【桃園】白木屋品牌文化館
- Nov 05 Sat 2011 21:59
【烏來】內洞森呼吸&烏來野溪溫泉
- Sep 11 Sun 2011 20:33
【花蓮】花蓮港多羅滿賞鯨豚(下)
花蓮海域海床陡降,底棲魚類並不算豐富,但因黑潮靠岸通過,為花蓮沿岸海域帶來豐富的洄游魚類,乾淨的海水與豐富的食物,吸引了眾多鯨豚群體靠岸覓食及休息,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與他們進行觀察與互動。
- Sep 11 Sun 2011 14:47
【花蓮】花蓮港多羅滿賞鯨豚(上)
- Sep 10 Sat 2011 23:27
【花蓮】六十石山金針花
每年的八月到十月中旬,是花蓮富里鄉的金針盛產的季節,在有小瑞士之稱的六十石山,觀賞滿山的金針花,是難得一見悠閒感受。
六十石山,有個奇特的名字,有的人將石讀為「十」,有的讀為「但」,不管音怎麼念,都無損它金針花開遍野的美麗景象。
- Sep 10 Sat 2011 14:27
【花蓮】台九沿路風光
前往富里六十石山,路上有些地方可以回顧一下
(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,以北副熱帶季風氣候) 24節氣中的「夏至」是一年裡白天日照最長的日子,也是太陽走到北回歸線的日子,從那天起太陽不再往北走,而是慢慢的往南,到冬至那天,回到南回歸線,夏至日的中午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,每年的6月22日夏至日可以看到「立竿不見影」的天文奇景。
- Oct 17 Sun 2010 15:34
猴硐煤礦區(二)
願景館
由選煤廠倉庫改建而成,過去供應選煤廠及運煤橋日常營運維修所需之物料倉庫。現規劃為願景館。以歷史事件、聚落人物做為展示主題,描繪礦工的臉譜以及知名礦工畫家作品,形成展現猴硐地區人文特色的媒介。出口處設有咖啡廳,看完展覽後,享受一杯濃郁的咖啡欣賞基隆河的美景也是不錯的享受。
- Oct 13 Wed 2010 13:44
北京-王府井
地處天安門以東的王府井大街,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長街,這個具有數百年悠久歷史的著名商業區,是北京唯一的一條步行商業街,在北京享有金街的美譽。王府井大街的結構像一個十字架,以金魚胡同西口的十字路口為中心,朝東是賓館飯店一條街,向西是小吃休閒一條街,面南是繁華商業步行街,往北是娛樂文化一條街,週邊的交通非常方便,坐地鐵就可以到達。
- Sep 26 Sun 2010 01:12
侯硐車站趴趴走(一)
- Sep 12 Sun 2010 19:13
京都-MIHO美術館
美術館建築物的80%是埋藏於地下,這是由於要保護自然環境及與周圍的景色融為一體。這一個獨特設計清楚地表現設計者貝聿銘的概念,創造一個地上的天堂。當他第一次到這個地方的時候,他很感動地表白 : 「這裏是桃源鄉。」
- Sep 12 Sun 2010 00:54
廣島市
廣島市區夜晚夢幻霓虹燈秀
每年的12月,在廣島市裡的和平大通及商店街舉辦夢幻霓虹燈秀,以"童話國度"為題目創作故事裡的主角及動物,街道及路旁的樹木也會用美麗的霓虹燈裝飾展現童話裡的夢幻情景,很幸運剛好遇到這個活動,可惜我跟相機不熟,照得不太好~~
- Sep 11 Sat 2010 23:43
廣島之宮島
宮島
宮島由於是恭奉神之島、所以被成為「嚴島」。自古以來整個島就被信仰為神、還留下了許多豐富的自然、傳說等。島的最高峰是被原始森林所覆蓋的彌山、山麓的四季如畫的峽谷。宮島也是瀨戶內海國立公園的一部分、還有許多地方被指定為特別名勝、特別曆史遺址、別致風景區、天然紀念物等。宮島和日本的松島、天橋被稱為日本三景。
- Sep 02 Thu 2010 15:47
野柳一日遊(上)
野柳地質公園(原野柳風景區)位於台北縣萬里鄉沿海地區,因受風化的作用,是北海岸相當著名地質及奇石的風景名勝地,屬於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,風景區內的地形大致上為一個凸出於海面的岬角。自野柳地質公園入口到海岬的末端,長約1.7公里,期間最寬的地方不及300公尺,自基金公路野柳站到海岬的末端,長約2.4公里。野柳地質公園的奇岩是世界奇觀之一。如同一隻大海龜因此又名『野柳龜』,由於海岸延伸的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,外加波浪侵蝕、岩石風化、及海陸相對運動、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,因而產生罕見的地形、地質景觀。
野柳地名的由來普遍有三種說法:1.平埔族社名之音譯, 2.野柳(ia-liu)是以西班牙文的Punto Diablos(意即"魔鬼之岬角")的Diablos,省略"D"與"B"兩子音後產生的,3.野柳當地居民早期靠海維生,因腹地有限,稻米缺乏,需仰賴大陸沿海米商供應。每當運米糧途中,搬運工人背後的米袋經常被當地人以"鴨平嘴(台語,以細竹筒一端削尖)"戳破,讓米流出來再隨後撿拾。因此在米商交談中常會說:「又被"野"人給"柳"去了(台語)」,因故而得名。